今天的建筑系學生,都學過建筑史課程,有的人認為沒什么用處,有的人認為學習建筑史可以吸收前人的經驗,借鑒前人的智慧,只有這樣,才有可能比前人走得更遠。牛頓說:“我之所以比別人看得遠些,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”,牛頓尚且這樣說,我們更需要向前人學習。
學習建筑史對于以成為建筑設計師為目標的建筑系學生來說,或者建筑從業(yè)者有什么用呢?從本人多年從事建筑設計的經驗來說,學習建筑史可以幫助您在分析案例時更加敏銳,更懂得大師作品的價值所在。同時,您在看懂了大師和他們的問題之后,就離自己動手做出一個好設計更近了一步。您會發(fā)現建筑設計大師也不是完美的,西扎有西扎的問題,筱原有筱原的問題。當年柯布的新建筑五點也是建立在機器美學與普世價值的基礎上,那么反過來思考一下,給您的這塊基地,您的基本問題是什么呢?心中一旦有了個合理的答案,在之后修改的過程中,要不斷反思,我的方案是否還是基于最早的那個問題。
學習建筑史,可以提高您對建筑的理解。舉例來說,我們常常提到公共性與私密性的區(qū)分,如果您學了建筑史,就會想到,法國古典主義時代是沒有這種區(qū)分的,房間連著房間,辦個晚宴整個建筑直通到底。那么,什么時候出現的呢?工藝美術運動。交通系統(tǒng)疊加在使用空間上,于是有了大廳-走廊-盡端-臥室等流線概念,這么一想就懂了,所謂公共性與私密性其實就是可達性(accessibility),包括交通上及視線上,知道了前因后果,才知道問題出在哪。
還有老師常常讓您自己去想象一下,走在您的設計中的感受,這其實是現象學+闡釋學,簡單來說就是現象學反對的是現代科學哲學中的元素孤立論,現象是一個總和并不能被拆分成很多的獨立元素,闡釋學是一種對他者的深入理解和想象,以及對個人局限的超越。有了這樣的理論知識,那么在做建筑設計時,會更加得心應手。比如畫窗子時,就不能隨便畫,而應該精確到對景和眼睛的高度。材料不能隨便填充,而是要考慮它的細膩或粗糙的手感。
當您成為了建筑設計師,您會面臨著什么樣的項目?有限的造價,有限的工期,已經選定的施工隊和造價所限的材料、紅線,工程目的,項目容積率,需要服務的結果。您所面臨的問題,想要達成的目標,并不比古人,那些建出傳世之作的古人簡單。而您的智慧,拋開不斷進化的科技不談,也不一定在這些大師之上。歷史的智慧,是在告訴我們,面對時代的局限和條件的限制,是如何解決問題的,做出優(yōu)秀的建筑的。歷史的智慧,也是在告訴我們,作為藝術的建筑,如何站在巨人們的文化肩膀上思考、傳承,以及創(chuàng)新。世界確實在飛速的向前進,但是我們今天所有的一切成就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之上。
“明辨流派,習其精華,忘記流派,自在而為”,不論是以建筑理論為科研方向,還是以設計和實踐為立業(yè)之本,學習建筑史都是建筑設計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行業(yè)素養(yǎng)。并且從今天的建筑行業(yè)來看,哪怕是一個最簡單的事物,對于我們來說,能把握他確切的意義和形式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,而您擁有的歷史樣本越多,對人類設計的演化進程了解得越詳盡,自然對設計的理解和把握就越準確。